电力周刊
dian  li  zhou  kan
站内搜索:
电力周刊欢迎您!
   
“指鼠为鸭”原来并不难鉴定,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背离常识?
来源:凤凰网 | 作者:zf-100 | 发布时间: 578天前 | 385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有现代版“指鹿为马”之称的“指鼠为鸭”闹剧,终于迎来盖棺定论。

6月17日,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“6·1”食品安全事件调查结果公布。全文不到600字的通报,确立的一个核心事实是:当初被学生在学校食堂怀疑为“鼠头”的异物,后被学校和南昌市相关部门鉴定为“鸭脖”,现在经由江西省四大省直部门鉴定,正式确认为“鼠头”。

通报给出的几个关键说法一锤定音:判定异物不是鸭脖;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;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、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认真调查取证,发布“异物为鸭脖”结论是错误的。

一个“异物”到底是鼠头,还是鸭脖,相信无论是从大家的生活经验,还是从现代鉴定技术的角度,都早就不是什么难事。

但是,在学生吃出“异物”,并怀疑为“鼠头”后,到底是鼠头还是鸭脖,竟然仿佛成了一个复杂难题---在学校和南昌市相关部门与涉事学生及公众“各执一词”后,江西省四大部门联合下场调查,才得出一个与公众常识感相契合的答案,让“指鼠为鸭”这出闹剧被终止。

这样的复杂“鉴定”过程本身,令此事蒙上了一层“黑色幽默”的讽刺意味。

现在,权威答案揭晓,此前的结论被打脸之余,事件仍留下了一堆疑问号:到底是什么,让一个鸭头和一个鼠头的分辨,变得这么难?涉事高校、餐饮企业、监管部门,是如何在一个“错误”的鉴定中保持高度一致的?

其中,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细节是,由于此前的鼠头已被食堂工作人员丢弃,四部门的鉴定,是通过“查看食堂后厨视频,查阅采购清单,询问涉事食堂负责人、后厨相关当事人、当事学生和现场围观学生等”作出的判断。也就是说,在该鉴定和判断中,肉眼观察和常识推测,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分量。

这其实也还原了一个事实:一如此前涉事学生和公众的判断所示,到底是鸭脖还是鼠头,原本就没有那么“神”不可测。

风声|“指鼠为鸭”原来并不难鉴定,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背离常识?

那么,到底是什么让之前学校和南昌市相关部门都选择背离常识,不惮于站到了常识和公众的对立面?是他们看不出来,还是不愿意看出来?

公众因此表达出不安:如果说学校和涉事餐饮企业坚持“指鼠为鸭”,可能是基于利益相关原则的“装睡”,那为何当地相关部门介入后,也给出了同样的鉴定结果?如此为明显反常识的错误结论“背书”,是否存在不当的利益动机?

而此事闹到今天,令人心意难平的还有,闹剧是发生在一所大专院校。有消息说,事件发生后,学校方面曾下发通知,要求学生按照校方给定的话语模板给相关新闻留言。如果这是事实,那么企图改变舆论节奏,混淆是非,这样的奇葩操作配上“指鼠为鸭”的谎言,相关方面可曾掂量过师道尊严四字的分量?

点击排行